今年以来,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坚持因地制宜、市场导向、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原则,用心谋划、用情推进、用力落实,聚焦“药、果、菌”全力打造磨沟流域产业示范带,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发展基础。十里铺街道磨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项目涉及6个村3003户10666人,其中脱贫户813户2821人,流域面积80.89平方公里,长度20余公里。目前,已建成磨沟里村食用菌、王庄村食用菌、秦岭臻品生态三个产业园,同时确定实施了“2251+X”产业发展规划,即在磨沟流域沿线6个村利用公路两边荒坡地栽植连翘2000亩,旱平地栽植北苍术2000亩,嫁接红仁核桃500亩,利用3个食用菌基地发展吊袋木耳和香菇1000万袋,X是群众自主发展天麻、猪苓、白芨、柴胡等中药材1500亩,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效果显著。
围绕“三定”用心抓谋划
一是定思路。及时组织骨干力量赴镇安等地实际考察,结合村情民意和市场发展确定以“药、果、菌”为主导产业,以磨沟流域“荒坡连翘、平地苍术、区域食用菌”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思路,为推动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二是定目标。通过实地调研、走访群众、座谈了解,确定了“2251+X”产业发展目标。三是定模式。采取“村党支部+村集体经济+农户”的模式,由村党支部牵头,通过村集体经济免费向群众提供连翘和苍术苗木,并进行技术指导,农户自行组织实施,按照20%收益向村集体经济分红,促进产业良性互动双赢。
突出“三抓”用情建基地
一是抓宣传动员。统筹发挥“四支队伍”、党员群众代表及网格员作用,采取“人盯户”的办法,宣传告知群众做好地块预留及发展产业相关优惠政策,面对面给群众算清产业收入经济账,引导其消除思想顾虑,积极支持参与产业项目建设。二是抓技术培训。采取企业供苗与技术指导责任捆绑,供苗企业派驻技术人员逐区域开展技术培训,培训技术骨干60余人,确保规范种植。三是抓现场指导。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包区域、“四支队伍”包地块蹲守指导,业务技术干部巡回开展技术指导,做到联合推动,规范栽植。
强化“三制”用力保落实
一是建立包抓机制。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分片包抓,科级领导包抓示范基地,“四支队伍”成员、党员干部包抓责任地块,业务技术干部包栽植、管护技术培训指导,党员群众参与日常管护“五包”责任制,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确保产业发展责任靠实、推进有力。二是健全督查机制。成立磨沟流域产业发展督查专班,常态化开展巡回督查,对包抓任务完成不好,责任落实不力的干部,及时提醒,着力解决作风不实、工作拖沓等问题,提供作风保障,确保按时完成任务。三是完善考评机制。建立磨沟流域产业示范带建设考核奖惩机制,将工作落实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,对包抓地块完成任务较好、标准高的干部予以奖励。对完成任务慢、标准低的予以处罚、不得评优评先;对于思想不够重视、措施不够得力,任务完成较差的村(社),及时约谈提醒,促进产业项目发展规范化、规模化。
通过前期的精心谋划,稳步推进,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,磨沟流域的6个村社有1500余户农户已镶嵌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,预计带动农户年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。其中:
磨沟里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成,总面积210亩,已建成标准化大棚173个,春秋两季可种植木耳500万袋,年产值1500万元,利润250万元。通过农户土地流转挣租金(386户农户户均增收500元)、资金入股分红挣股金(498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40元)、园区务工挣薪金(带动本村200人就地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)等方式带农增收效果显著。
王庄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0万元,总占地80亩,生产办公用房共计1000平方米;场地硬化2400平方米;购置生产设备5台套;新建冷库2座200立方米,建设标准化香菇大棚105座,年产香菇30万袋、产值240万元、纯利润65万元。园区及时兑付村集体及脱贫户产业直补资金229.6万元入股分红,每年稳定收益18.368万元以上,集体经济收益开发公益岗3个、月工资300元,脱贫户每年均分红190元。定期兑现35户群众土地入股分红,每年收益6.4万元、户均增收1828元。园区带动周边群众40余人务工(其中脱贫户25人),人均年增收达7500元以上。
秦岭臻品生态产业园项目,依托陕西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成立于2017年,注册资金5000万元,现有职工56人),以开发大秦岭绿色农特产品为主营业务,包括秦岭土鸡散养、深加工和销售,土鸡蛋、野生香椿等其他农特产品的开发,及高山蔬菜、中草药种植、林果种植采摘体验相结合的乡村体验农林业综合体。在磨沟里村建设了秦岭臻品生态产业园,该项目总占地380余亩,目前已投入3000余万元,建成年出栏10万羽林下散养土鸡生态养殖示范区,该区域采用立体兼种的模式在土鸡散养区种香椿树100亩。建成年出栏500头生态黑猪养殖区、190余亩红仁核桃种植区、45亩林果采摘园,并在该种植区域套种中草药苍术200余亩;形成土鸡养殖区、香椿种植园;生态黑猪养殖区、红仁核桃种植园、林果采摘园、仓术种植区等三区三园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助推乡村振兴。项目建设至今,通过土地流转、劳务、农产品购销等方式成功带动当地及周边100余户农户(50余户贫困户)致富增收,户均年收入可达近万元。